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习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对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合作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必须以创新思维完成这一战略任务。
如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最重要的是,要基于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进行高契合度建设。
从人才高地建设实践来看,全球呈现多种探索模式。有的是依靠现有的产业基础进行建设,有的是依据本地的高校专业特色进行建设,还有的是依据地理条件进行建设。然而,这种因势而建的方式,也许可以在短时间内建设起一个有特色的人才高地,但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建设成一个高水平的人才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既有丰富产业资源与雄厚经济基础,又有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要在2035年前建成高水平的世界级人才高地,必须高度契合国家对大湾区建设与发展的战略定位。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大湾区建设提出了五大战略定位,即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五大战略定位的实现,都需要有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支撑。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既要服从于国家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总体战略定位的需求,又要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通过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设,驱动创新发展,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从而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什么是人才高地?笔者认为,所谓人才高地,应是指在某一地的人口群体当中,优秀人才所占的比例以及他们的创新效能与创造价值远高于周边区域。这样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区域,或者是一个城市,例如美国旧金山硅谷、纽约与日本东京等。
第一,人才数量的高密度。根据这一特点,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半岛官方体育,应该大量建设创新平台,包括科学研究平台、技术开发机构与成果转化生产的产业与企业,聚集一定数量规模的各类人才。
第二,人才级别的高水平。根据这一特点,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应该优化工作创新与生活环境,聚集包括战略科学家、新兴前沿与交叉科技领域的开拓者、精通核心科学与关键技术的顶尖人才等不同类型的高素质与高层次人才。
第三,人才结构的高质量。高水平人才高地中的人才结构,应该既科学又优化,让不同类型与不同级别的人才,在层次结构上比例合理合适,相互之间存在效应溢出与互补关系,存在一种上下循环、相互促进与共同提升的健康结构。目前各地在人才引育工作中,比较关注高精尖的科技创新人才,忽视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与服务人才,这很难保障人才高地的高水平。广东财经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人力资源学院,致力于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与服务人才,将有利于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第四,人才工作的高活力。需要进行人才激励机制与开发机制优化,实现创新氛围浓、创新文化优、创新活动频繁。
第五,人才产出的高效益。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必须有利于实现创新效能强、创新成果多、创新价值高、创新贡献大。
第六,人才发展环境的高品位。需要根据人才创新的需求进行环境优化,建设融合工作、生活、社交、娱乐一体化的环境,不局限于子女就学、住房、就医与交通的生活环境改善。
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之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开世界未有之先例。人才高地的建设,除了明确建设方向与标准要求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大湾区各城之间的明显差异,一方面成为粤港澳三地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也成就了互补共享发展的广阔空间。
粤港澳三地的地域、产业与制度差异,导致聚集与拥有的人才各具特色、需求不一。香港优势主要是教育、商贸、金融与物流;澳门优势主要在博彩、旅游业,以及联系葡语国家的深厚基础;广东优势主要是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人力资源与土地空间。优势的背后是三地之间的互补需求,香港经济增长缺乏持续稳固支撑,澳门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发展资源有限,广东市场经济和国际化发展相对不够完善、各城市存在同质化竞争等现象。
但是,粤港澳三地也具有互补共享的独特基础——地理位置山水相连、基础设施相互贯通、岭南文化一脉相承、世居人群同宗同源。粤港澳大湾区中,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与广州南沙协同发展三足鼎立,周边的泛珠三角地区能够成为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腹地和延伸空间,三地具有明显的土地资源互补、科教合作互补、技术资金互补、产学研合作互补、内部消费与外向型经济协同发展的独特优势。
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基于“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建立人才开发与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机制。三地政府应建立融合发展理念,共同构建人才治理新机制,以人才协同发展促进人才高效集聚。强化人文培养,增强港澳人才的身份认同、价值认同、文化认同与制度认同,实现人才高地建设的一体化。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实现大湾区人才培养的本土化与人才发展的一体化。面向全球实施更开放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人才高地建设的国际化。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与北京、上海不同,粤港澳三地优势互补与差异协同,是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现实特点与内在基础。充分利用湾区优势,让各类人才汇聚湾区、扎根湾区,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和科技创新支撑,必将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