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人社局9月19日公布一份提案答复函介绍,九江市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总人数为4.98万人,因经济环境、政策宣传、信息调度等问题,本地13所高校毕业生毕业后能真正留在九江就业的很少,留浔率普遍偏低(据统计,近两年我市高校毕业生留浔率仅有12%左右)。本地高校未能起到为九江输送人才的作用,这不仅会造成人才流出,也会造成产业不旺,消费能力不足,使整个城市发展萎缩,影响巨大。
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九江市人社局分析有三:经济环境缺乏吸引力。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我市产业形态相对落后,限制了一些高科技含量、新兴产业或新概念产业的发展,很难吸引到高校毕业生留浔就业,求职者在同等待遇条件下,还是更倾向去往大城市或发达城市发展。此外,人才引进后留才、驻才形势不乐观,尤其是青年高校毕业生,即使工资勉强达到其期望值,但因社交、生活、娱乐方面无法满足职工需求,工业园区医疗、教育、交通等配套没有完全跟上,很难将其留下来。
就业信息掌握不够精准。目前,针对几类高校毕业生人群(例如我市各所高校在读的应届毕业生、近几年内毕业后仍未就业的在浔大学生、全国范围内九江户籍的高校毕业生),教育部门缺乏准确统计其就业求职状态的信息平台,例如毕业生学历、户籍、专业、求职意向等精确数据缺乏实时调取路径。同时对我市企业用工方的职位供给信息也无法精准掌握,容易造成求职方和用工方信息不能及时精准对接,供需双方信息急需打通。
政策宣传执行不够积极。对我市出台的人才新政20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还有待加强,如优秀人才生活补助、一次性求职补贴、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等政策,主要是因为部分县(市、区)在政策落实上存在“等”的被动性思想(等人来申报、等年底突击、等上级催促),政策落实进度相对滞后。例如共青城市某高校(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有关人员表示,在校毕业生对人才补贴政策和就业扶持政策了解不够全面,根本不知道在浔就业创业能得到的实惠和好处。此外,九江本地企业对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总是等着毕业生自己来找工作找企业,缺乏积极招揽贤才的主动性。
对于下一步工作,九江市人社局在答复中介绍,将适当向周边地市加强交流学习,提升我市人才引进政策优惠力度和薪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工业园区与社区融合,完善工业园区周边医疗、教育、交通及生活娱乐设施建设,尽量满足优质人才的生活、娱乐、社交需求。同时要丰富本土引才产业。要进一步加大对我市创业孵化基地的培植力度,重点开发一些科研类、技能类半岛官方体育、管理类和社会服务类的岗位,打造网红产业示范区,吸引更多人才带着新兴产业到九江来创业就业。
九江市人社局还提出,要重点针对全国范围内九江籍(生源地在九江)的高校毕业生,从其高考信息开始进行监测,掌握他们的录取院校和就读专业,定向推送“1+1+3+1”(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就业创业政策清单及合适的就业岗位。同时,团市委拟组织制定“浔青归巢”计划,多部门配合跟踪梳理九江籍“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吸引他们返浔留浔就业创业。此外,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各部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和本地企事业单位岗位需求数据高精准对接,提升青年群体在本地就业的整体服务效能。
根据九江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3所,当年招生4.97万人,在校生16.42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26所,在校生4.35万人。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半岛官方体育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